
主講人:汪暉(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主持人:梁永佳(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評議人:趙鼎新(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講座時間:2019年12月27日(周五)19:00—21:00
講座地點: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蒙民偉樓223報告廳
主辦單位:浙江大學社會學系
協辦單位: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浙江大學圖書館
主講人信息:汪暉,江蘇揚州人,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政治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汪暉教授是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學者,2013年獲得意大利“盧卡·帕西奧利獎”,2018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安娜利澤·邁爾研究獎”,同年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主要中文著作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四卷)、《去政治化的政治》、《短二十世紀》、《反抗絕望》等,大量作品被翻譯成英、日、意、韓、葡等語言。
內容簡介:2004年7月1日,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將中國和朝鮮境內的高句麗遺址同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卻出乎意料地引發了韓國媒體和社會的激烈反應,已經消失了一千多年的高句麗王朝成為中韓兩國之間矛盾和妥協的焦點。朝鮮、韓國、中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構成了這一事件的四個直接參與方,但圍繞高句麗的矛盾同時包含了多重歷史魅影之間的對立和沖突,尤其是“申遺”過程所傳遞的主權概念與無法用這一概念衡量和規范的古代王朝歷史之間的矛盾。主講人曾直接參與這場討論,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在這一事件中的角色,進而提出重新理解歷史圖景的必要性。講座將以有關蒙元史為例,分析復雜關聯中的多民族王朝及其歷史敘述,說明民族主義敘述的限度和困境。